Welcome
admin
admin

2025-07-05 16:32:28

葡萄牙世界杯球员
8520 82

本屆世界杯開創了多項歷史第一,其中備受關注的一項無疑是女裁判首次出現在了男足世界杯的綠茵場上!

今年五月,國際足聯宣布六位女裁判入選本屆世界杯裁判隊伍。其中,來自法國的斯蒂芬妮·弗拉帕爾(Stéphanie Frappart),來自盧旺達的薩利瑪·穆坎桑加(Salima Mukansanga),來自日本的山下良美(Yamashita Yoshimi)入選主裁判名單,她們3人與其他33位男性共同組成本屆世界杯36名主裁判隊伍。

(來自法國的斯蒂芬妮·弗拉帕爾Stéphanie Frappart入選卡塔爾世界杯主裁判名單,圖片來自IC photo)

(來自盧旺達的薩利瑪·穆坎桑加Salima Mukansanga入選卡塔爾世界杯主裁判名單,圖片來自IC photo)

(來自日本的山下良美Yamashita Yoshimi入選卡塔爾世界杯主裁判名單,圖片來自IC photo)

來自巴西的內烏扎·貝克(Neuza Back),來自墨西哥的卡倫·迪亞斯·梅迪納(Karen Díaz Medina),和來自美國的凱瑟琳·內斯比特(Catherine Nesbitt)則出現在了助理裁判名單上。

(來自巴西的內烏扎·貝克Neuza Back入選卡塔爾世界杯助理裁判名單,圖片來自IC photo)

(來自墨西哥的卡倫·迪亞斯·梅迪納Karen Díaz Medina入選卡塔爾世界杯助理裁判,圖片來自IC photo)

(來自美國的凱瑟琳·內斯比特Catherine Nesbitt入選卡塔爾世界杯助理裁判名單,圖片來自IC photo)

北京時間12月2日凌晨,世界杯小組賽E組最後一輪哥斯達黎加對陣德國,由斯蒂芬妮·弗拉帕爾擔任主裁判,這是世界杯92年曆史上的首位女主裁(在此之前,她已經在本屆世界杯墨西哥與波蘭的比賽中擔任過第四官員,同樣是歷史首次)。

值得一提的是,這場比賽的兩位助理裁判由內烏扎·貝克和卡倫·迪亞斯·梅迪納擔任,也就是說,這三位女性組成了男足世界杯首個全女性裁判組,她們的表現與跌宕起伏的比賽過程都成為了這場比賽關注的焦點。

(內烏扎·貝克,斯蒂芬妮·弗拉帕爾,卡倫·迪亞斯·梅迪納,圖片來自IC photo)

據報導,國際足聯對卡塔爾世界杯裁判的選拔始自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后,超過50個裁判組(一名主裁判加兩名助理裁判)於2019年接受了為期一年的培訓和評估。終選考察從2020年初至2022年亞冠聯賽小組賽,內容包括定期體測、理論測試、視頻案例測試、英語測試等。最終,全球共有36名主裁判、69名助理裁判和24名視頻助理裁判入選為卡塔爾世界杯裁判。這六位女性憑什麼成功“突圍”?每個人背後有著哪些不為人知的經歷和努力?女性首次成為男足世界杯裁判,這又意味著什麼?

首先,請忘記你是女性

當外界都在津津樂道這6位女裁判的女性身份時,她們卻在說:請忘掉我們的性別。

“忘記性別”的第一件事,就是跟男性裁判保持同樣的訓練強度。

眾所周知,足球運動對體力要求非常高,根據專業統計,在一場激烈的足球比賽中,裁判員的跑動距離一般在10-13公里。整個執法過程中,還充斥著加速跑、折返跑,可以說,當足球裁判是對耐力、爆發力的綜合考驗。女裁判若是體力不夠、速度跟不上,就很可能給現場執法造成麻煩。因此,對於體力訓練,這幾位女裁判們從不希望因為性別而受到任何的特殊對待,“我們必須完成和男裁判一樣的身體能力測試,標準不能降低。”

為此,39歲的斯蒂芬妮·弗拉帕爾用速度最快的前鋒基利安·姆巴佩來鞭策自己,“嘗試跟著基利安一起跑吧,這完全不是簡單的事!但男球員不會因為你是女裁判而放慢腳步。”

(斯蒂芬妮·弗拉帕爾)

事實上,不止是世界杯,早已擔任過法甲首位女性主裁判、歐冠首位女性主裁判、世預賽首位女性主裁判的弗拉帕爾一直用這樣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我們一直訓練,我們無所畏懼,我們時刻準備著,男子足球與女子足球沒什麼不同,足球是一樣的,規則也是一樣的,不同的只有球隊比賽風格。”

而對於擁有6英尺(1.82米)身高、此前曾是前大學運動員(高級花滑選手和排球球員)的美國裁判凱瑟琳·內斯比特來說,達到為男性設計的裁判體能標準並沒有太大難度,一次比賽中,她與一名男球員同時衝刺到角旗處,她跟上了運動員的速度,由此贏得了他的尊重,“當我第一次與一名球員一起衝刺到角旗那裡時,他總是會看過來,而我會繼續跟上他,這很有趣,我認為這對贏得尊重有很大的作用。”

這是今年6月日本女裁判山下良美在日本足協組織的訓練中的留影。她曾透露,11月初,所有裁判都會抵達卡塔爾進行技能和體能訓練,“男女裁判都必須達到同樣的要求。”

(山下良美)

“忘記性別”的第二個要點,是在執法專業度上絕對不能用女性身份去換取標準的降低,而要用毫不遜色於男裁判的水準去贏得誇讚。正如國際足球聯合會裁判委員會主席科里納所言:“她們來到這裡並非因為女性身份,而是因為她們是國際足聯的比賽官員,我們考慮的是執法質量而不是性別。”

德國和哥斯達黎加這場比賽,作為主裁判的弗拉帕爾給出了不錯的執裁表現,第73分鐘,哈弗茨為德國扳回一城,急於令比賽繼續進行的哈弗茨與哥斯達黎加的沃森出現小衝突,弗拉帕特當即制止了雙方的行為,並對德國鋒將進行了口頭告誡。第75分鐘,德國隊獲得反擊機會,哥斯達黎加的杜阿爾特在中圈弧處撞倒對手,弗拉帕爾掌握進攻有利原則,待死球時才向杜阿爾特出示了全場比賽唯一一張黃牌。

(內烏扎·貝克,斯蒂芬妮·弗拉帕爾,卡倫·迪亞斯·梅迪納,圖片來自IC photo)

回到兩年前,2019年8月,弗拉帕爾執法利物浦與切爾西的歐洲超級杯決賽,這場比賽讓她成為了歷史上首位執法歐足聯高級別男足決賽的女主裁,在這場在她裁判職業生涯中最受矚目的比賽中,弗拉帕爾做出了多次關鍵且正確的判罰——上半場,她以越位為由吹掉了切爾西球員克里斯蒂安·普利西奇,儘管普利西奇提出異議,但她堅持自己的判斷,隨後VAR也證明了她的判罰準確無誤。

賽后,利物浦主帥克洛普對她的表現作出評價:“在歐洲超級杯決賽這樣重大的場面,弗拉帕爾能夠頂住壓力公正執法,她的執裁很準確。”前尤文主帥皮爾洛也曾誇讚弗拉帕爾,“(她)已經證明自己是名完美的裁判,不論裁判是男性還是女性,對於比賽都不會造成太大影響。”

起點不重要,熱愛才是最好的引路人

入選本屆世界杯的六位女裁判,她們出生在五湖四海,正好代表了五個大洲的足聯(亞足聯、非洲足聯、中北美洲及加勒比海足聯、南美足聯和歐足聯),而且起點各異,她們能夠一同出現在世界杯這個受到全世界人民關注的舞台上,背後有著一個共同原因——熱愛。

出生在巴黎西北部赫布萊村的弗拉帕特,因為小時候經常去看父親的比賽,繼而對足球規則產生了濃厚興趣。在經過一系列學習後,她從13歲就開始在當地青少年足球賽中擔當裁判。年少時,弗拉帕特每個週六會作為球員參與比賽,週日又化身為裁判,大學期間她已經在法國全國19歲以下聯賽中擔任裁判。後來,大學繁重的學業令她不得不在球員和裁判中二選一,最終,她選擇了後者。

(斯蒂芬妮·弗拉帕爾)

山下良美接觸足球的年齡比弗拉帕特還要早,受哥哥影響,她從幼兒園開始踢球,而且是在男隊踢球。正因為自己踢球多年,才能用球員的心態揣摩出招,這對她成為裁判有非常好的幫助。

(卡塔爾當地時間11月23日晚,山下良美作為第四官員,執法了比利時對陣加拿大的比賽)

來自盧旺達的薩利瑪·穆坎桑加的經歷更是曲折,她曾經想當籃球運動員,但因為極度貧困的學校缺少籃球設施,再加上找不到籃球教練,穆坎桑加轉投足球懷抱。當業餘球員時,穆坎桑加意外接觸到了一則宣傳裁判培訓的廣告,這引起了她的興趣。雖然因年齡太小一度被盧旺達足協拒絕,但穆坎桑加還是自學了裁判基礎知識和比賽規則,最終成功進入了裁判培訓班,獲得了和男性一起參與訓練課程和體能測試的機會。拿到裁判執業證書後,她從家鄉的退伍軍人和業餘比賽起步,最終一步步站到了世界杯的舞台上。 “這是一種榮譽和特權,因為它以前從未發生過。”穆坎桑加在接受BBC非洲體育頻道採訪時表示,“你身上也要背負更多責任,只有做得足夠好,別人才能看得到(女性裁判執法男子比賽)的大門是開的。”

(薩利瑪·穆坎桑加)

而凱瑟琳·內斯比特的裁判之路則更是不可思議,要知道,她之前可是一位科研人員,於2015獲得分析化學博士學位,在密歇根大學從事兩年博士後研究後,2017年8月被馬里蘭州的陶森大學聘為助理教授,在很長一段時間,科研是她的主業,足球是她的副業。 2017年到2019年這兩年間,她每周大約在實驗室進行50個小時的科學研究,然後在周五晚上,她會穿過巴爾的摩晚高峰的車流趕到機場,飛往洛杉磯、明尼蘇達或者任何美國職業足球大聯盟(MLS)比賽發生的地方,完成她的裁判任務。執法完比賽后,她會在周日晚上飛回巴爾的摩,再重複一周的實驗活動,這樣的日程她整整堅持了兩年。直到獲得2019年女足世界杯執法資格後,她才毅然地辭去了化學助理教授職位,全身心地投入到足球裁判工作中。

(凱瑟琳·內斯比特)

多年的實驗室科研工作,培養了內斯比特精確、冷靜的特質,這些特質讓她在裁判工作中受益匪淺,她更是將足球與化學這兩個看似毫無關聯的領域交織在了一起,“我花了十年時間致力於腦內化學物質的研究,專注於開發、改進同優化大腦化學物質的採樣技術,並對其進行分析。執法比賽與之相似,都需要在短時間內處理大量的數據,並做出最優選擇。同時,這兩個領域都是非常男性化的領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最好辦法就是將你的工作做好。”

卡倫·迪亞斯·梅迪納的經歷更是特別,她曾在體育中心咖啡店任職,有次比賽的原定裁判員未能到場執法,球場工作人員便來到咖啡店問她是否願意臨時頂替擔任那場比賽的裁判員,這次機會讓迪亞斯體會到了執法比賽的樂趣,此後,比賽越吹越多,甚至可以用賺來的錢來支付大學學費,而此刻,她走到了世界杯的舞台。

年齡,從來不是約束

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點是,在這個25歲就開始有年齡焦慮、30歲就覺得自己老了的當下,這六位女裁判的年齡似乎能一下子治愈大家的精神內耗。

斯蒂芬妮·弗拉帕爾出生於1983年,即將在卡塔爾迎來39歲生日。

(斯蒂芬妮·弗拉帕爾)

內烏扎·貝克和卡倫·迪亞斯·梅迪納都出生於1984年。

山下良美出生於1986年。

( 山下良美)

薩利瑪·穆坎桑加和凱瑟琳·內斯比特都出生於1988年,雖然是這六位中年齡最小的,但也已經34歲了。

但她們仍然能夠為了夢想飛躍五湖四海,全力以赴提升專業能力,在綠茵場上跟全世界最優秀的男性球員(這些球員中不少可能都比她們小)一起馳騁,她們在世界杯這個夢想舞台上向全世界宣布和證明了:每一位懷抱夢想、不懈努力的女性不僅能勝任男足足球裁判這個工作,也一定能打破各個領域關於女性體能、專業、年齡等偏見,在各個行業裡勇敢追夢、綻放光彩。

一切正如薩利瑪·穆坎桑加說的“(我們)是第一個為其他女性打開那扇門的人……這樣別的女性才能看到,門一直開著,她們能走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