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min
2025-07-19 08:27:59
上个月底,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外发布全球首张白色大熊猫照片,网友纷纷有表示很心疼的,也有表示终于睡够了。大熊猫为什么可以有黑眼圈还那么可爱?因为黑白条纹符合图灵方程,黑白色有利于野外生存环境的自我保护。既然你不需要野外生存,还是继续看下去如何去掉黑眼圈吧!
首先我搜到了一份很神奇的白皮书,有一个不是很白皮书的名字 ——《2019 年中国熬夜晚睡年轻人白皮书》???确实那些熬过的夜都写在你的脸上。
《2019 年中国熬夜晚睡年轻人白皮书》
看到上面的数据实际很欣慰,道理大家都很懂,但因为都是成年人了,白天的驯服需要化作夜晚的桀骜,仍然倔强地用着最贵的眼霜熬着最深的夜晚。
黑眼圈病因不明,可能的病因有:
肤内色素增多,以及表皮内色素沉着如特应性皮炎、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或过度日晒、摩擦、揉搓眼周皮肤引起的局部炎症后色素沉着;血管表浅性分布:下睑处皮肤菲薄,仅有少量或无脂肪覆盖,使得皮下血管丛显露形成阴影;眼周皮肤松弛:随着年龄衰老,皮肤松弛皱褶、眶隔脂肪膨出等形成眶下皮肤凸起,即眼袋,或眶下脂肪流失及眶缘韧带上部皮肤变薄引起眼眶边缘区域的凹陷,即泪沟,这些凹凸的皮肤轮廓在非正面光照时可形成阴影;眼周水肿:晨起时或盐分摄取过多时可出现眼周水肿,同样可形成眼下阴影;面部色素分界线的延长:色素延长线是皮肤色素增多处与光亮处明显转变的边界。
色素型黑眼圈主要由表皮色素和 / 或真皮色素增加所致,可通过肉眼观察及伍德式灯这两种简单的方法进行鉴别。
血管型黑眼圈主要由于眼周血液瘀滞或下睑皮肤菲薄和透明化,使得其下血管显现,有时伴有眼周水肿。与色素型同理,日光下皮肤呈现粉红色(氧合血红蛋白)或蓝紫色(血红蛋白)。因无黑色素沉积,伍德式灯下与日光下对比无明显变化。
结构型黑眼圈由面部皮肤表面的轮廓在光线照射下形成的阴影,可伴有眼袋、泪沟、眼睑下垂及由于软组织或脂肪减少所致骨性结构突出。结构型黑眼圈通常可用肉眼进行判断,在非正面光照下出现,而正面光照时则消失。
另外还有混合型黑眼圈包括四种子类型,色素 ~ 血管型,色素 ~ 结构型,血管 ~ 结构型及三者均有型。根据对黑眼圈进行详细分型的两篇研究报告中,混合型比例均为第一位(78%、54%),而其中又以色素 ~ 血管型及色素 ~ 血管 ~ 结构兼有型为多 [5,10],提示大多数黑眼圈非单一病因引起。[5]
外用药物治疗可用于治疗黑眼圈的外用药物有氢醌、维甲酸制剂及维生素制剂等。
氢醌有毒,需要正规就医使用,可用于治疗色素型黑眼圈,主要机制是破坏黑色素细胞。不良反应有红斑、鳞屑、胶样粟丘疹、指甲变白,炎症后色沉等。
维甲酸制剂有刺激性、光敏性,也需要遵医嘱使用,主要机制是阻止黑色素合成,对色素型黑眼圈有效。不良反应有红斑、脱皮、灼烧和刺痛感等。
维生素 K1 可以治疗微血管病变,可能对血管型黑眼圈有改善。
维生素 C 钠是一种维生素 C 衍生物,可能通过促进胶原产生增加眼睑真皮厚度、减轻色沉态来治疗黑眼圈。
化学剥脱治疗化学剥脱治疗是运用 1 种或多种化学制剂进行可控的皮肤剥脱,对于黑眼圈治疗的机制
可能是表皮重塑,脱落加速和抑制黑素形成,可能对色素型黑眼圈有治疗作用。常用的有三氯乙酸、果酸等,需要医生操作。
光电设备
多种靶向作用于黑色素的激光成功用于治疗色素型黑眼圈,包括 Q - 开关红宝石激光 ( 694nm) ,Q - 开关翠绿宝石激光 ( 755nm) ,以及 Q - 开关 ND: YAG 激光 ( 1064nm) 等。
剥脱性激光点阵 CO2 激光及 2790nm Er: YSGG 激光可以直接对老化的皮肤进行微剥脱,可祛除色素沉积、迅速收紧皮肤,并刺激胶原蛋白新生,对色素型及皮肤松弛导致的黑眼圈有良好的疗效。
非剥脱性激光 1550nm 点阵掺铒光纤激光针对皮肤黑色素增多及皮肤松弛来治疗黑眼圈,取得了明显的疗效,且该激光不易留下色沉、色减等不良反应。
强脉冲光不仅可以祛除黑素,而且可以消除增生的毛细血管网、收紧眼睑下皮肤,对各型黑眼圈均有疗效。
医美微整操作:微针 (DermaFracTM) 疗法微针疗法对色素型黑眼圈及皮肤松弛所致结构型黑眼圈有治疗作用,DermaFracTM 是一种利用真空吸引将微针刺入皮肤的真表皮交界处,并同时经由微针孔道导入精华液的治疗技术。可促进皮肤修复,刺激胶原蛋白增生和纤维母细胞活性。
自体脂肪及玻尿酸注射填充对于皮肤过薄、半透明化,导致眼轮匝肌、皮下血管丛等结构透过皮肤可见所形成的血管型黑眼圈,凹陷的结构型黑眼圈,可用填充剂填充在眶部区域的真皮之下,轮匝肌之上以治疗黑眼圈,填充剂可选用玻尿酸,但由于丁达尔现象可能会出现局部蓝色的表现。自体脂肪也可用于填充,但操作不当,易出现明显的脂肪肿块。
注射 CO2 眶周皮肤注射对于色素型黑眼圈及皮肤松弛所致的结构型黑眼圈有改善作用。
注射富含血小板血浆注射对于色素型、血管型黑眼圈有一定的改善。
手术治疗手术主要用于治疗结构型黑眼圈。手术方式有经皮肤入路的下睑成形术,纠正眶隔脂肪假疝、松解泪槽韧带、去除松弛的皮肤,从而改善黑眼圈的外观。[10]
眼部美容产品眼霜防晒、美白、除皱效果应该是确切的,但眼袋不会有效果,说白了眼霜不过就是配方更精细一点的面霜,角膜不能有刺激,结膜不能有过敏,不眼红、流泪、瘙痒,质地轻薄一些不长脂肪粒(粟丘疹)。反正目前我还没遇到几款令我满意的祛黑眼圈产品,基本都是又贵又无效,比如维生素 K 眼霜对于血管性黑眼圈理论上应该有点效果,但我好像没感觉。
眼膜主要也就是清凉舒爽的感觉多一些,说效果嘛,黑眼圈感觉不行,皱纹可能有效。
眼部的家用仪器,射频类的对皱纹有效,彩光类的对色素皱纹有效,但热敷冷敷类的我觉得对黑眼圈帮助不大,最多就是接触眼部疲劳感提神醒脑有点帮助吧。
临床上眼部皮肤问题评估的多是皱纹,也是面部衰老非常重要的指标,但黑眼圈不是单一成因,目前没有什么好的评估手段(目前肉眼评估进行严重程度评分)和仪器(目前测量眼周皮肤色彩)可以测量,相关文献更是少得可怜,既然没法定性定量研究,我想相关产品功效的正确评估就更堪忧了。
生活注意事项鼻炎、湿疹尽早就医,控制过敏症状。
保证睡眠时间,减少刷手机时间,手机屏幕的蓝光可能会刺激黑色素生成(现在不少产品宣称抗蓝光,我觉得略微有些夸张,但手机屏幕离面部很近,蓝光局部辐照量较高,变黑还是有道理的),屏幕改用护眼模式。
外出戴墨镜,眼部皮肤较薄,眼部防晒产品也不太多,局部加强防晒不仅减少色沉,还减少皱纹,眼周年轻整个脸也显得年轻。
做眼保健操,对视力没用,但局部按摩对于促进胶原合成还是有效的,也可以控制自己买天价按摩轮,自己手指捏捏得了。轮刮眼眶这个姿势或许还可以丰眉吧。
眼部化妆、清洁、保湿、防晒你都懂的,我就不多说了,反正你也做不到。
我的文章喜欢最后提供一个彩蛋,这次的彩蛋是滚蛋疗法。
滚蛋疗法是在壮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利用鸡蛋在特定穴位上来回滚动达到治疗疾病及改善症状的目的,其分为热滚法和冷滚法。热滚法即使用煮熟而热烫的鸡蛋,在治疗部位进行反复滚转,利用其可以促进毒邪的排出及振奋阳气的特点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用滚蛋疗法来改善人体黑眼圈的症状,即在人体眼部周围穴位施以操作,以调气治疗,达到调节和畅通人体
气血,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加速邪毒化解或排出体外的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陈业莉。眶周色素沉着的分型及评估方法。临床皮肤科杂志,2019,48 (5):314.
[2]色素型黑眼圈 Roh MR1, Chung KY. Infraorbital dark circles: definition, causes, and treatment options. Dermatol Surg. 2009 Aug;35 (8):1163~71.
[3]血管型黑眼圈 Roh MR1, Chung KY. Infraorbital dark circles: definition, causes, and treatment options. Dermatol Surg. 2009 Aug;35 (8):1163~71.
[4]结构型黑眼圈 Roh MR1, Chung KY. Infraorbital dark circles: definition, causes, and treatment options. Dermatol Surg. 2009 Aug;35 (8):1163~71.
[5]Huang YL, Chang SL, Ma L, et al. Clinical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ark eye circle[J]. Int J Dermatol, 2014, 53(2):164~170.
[6]Q-开关红宝石激光 (694nm) 治疗前后 Friedmann DP, Goldman MP. Dark circles: etiology and management options.Clin Plast Surg. 2015 Jan;42 (1):33~50.
[7]1064nmND: YAG 激光治疗前后 Friedmann DP, Goldman MP. Dark circles: etiology and management options.Clin Plast Surg. 2015 Jan;42 (1):33~50.
[8]脂肪移植治疗前后 Friedmann DP, Goldman MP. Dark circles: etiology and management options.Clin Plast Surg. 2015 Jan;42 (1):33~50.
[9]玻尿酸填充治疗前后 Friedmann DP, Goldman MP. Dark circles: etiology and management options.Clin Plast Surg. 2015 Jan;42 (1):33~50.
[10]丁颖,易阳艳。黑眼圈治疗进展。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30 (4):409~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