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2025-09-22 17:36:55
三国古蜀道及诸葛亮部将后裔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相传,三国时,诸葛亮率部渡过泸水,一路披星戴月,顺金沙江而上,进入川南边境蜀道,经新市镇、中都镇到荞坝,安营扎寨。粮草官看到这里山清水秀,土地肥沃,便命兵士广种荞麦,以充粮饷。此地由此得名荞坝,并沿用至今。这种说法虽没有什么根据,但荞坝境内的十几处三国遗迹及其故事《马边县志》等多有记载:茶场村晒鼓坝,因孔明部队遭遇滂沱大雨后在此晾晒战鼓而得名;凉桥村石仗空,诸葛亮在此遇敌,十丈不克,因而得名;翻过石仗空,进入靛兰坝乡旭光村,有一处叫水观音的地方,相传这里有龙虎洞,是武侯藏兵之地。
“两半截街”的故事
小街上原来只有向、王两姓人家,人口渐渐壮大,贫富差距也拉大,逐渐产生了矛盾,相互斗志,一条不足500米的小街便成了“上半截街”和“下半截街”。
下半截街居住向姓人家,日积月累,精打细算,家道日渐殷实富足,修筑了许多精致考究的深宅大院,以及福禄双喜木雕和至今还古风古貌依旧的吊脚楼。上半截街居住着王姓人家,不知什么原因,变得越来越穷,以至于团年饭都要等到下半夜才吃。吃的时候一家人还大呼小叫:吃肥肉喽!吃瘦肉喽!很是热闹。向姓人家好奇地从窗缝窥视,原来桌上摆着两碗萝卜,一碗白的,一碗红的。
走进荞坝
知道荞坝是从一个报社的朋友那儿。于是上网收集了以上资料。从资料来看很具有吸引力。适逢周末,几个朋友相约,到荞坝去看看。一路的盘山弯道,同伴们兴高采烈的谈笑,无法掩饰很久没有出游的兴奋。3个半小时的车程。到达马边县城已经是晚上9点半。带着饥肠辘辘的肚子,品尝了马边河边的夜啤酒,马边特产麻鱼汤。
第二天清晨,我们驱车来到了荞坝镇。荞坝的吊脚楼看上去已经很破旧。走在荞坝的那条用红石板铺成的小街上,依然感觉到了小镇的沧桑。当地人告诉我们,今天不赶集。要赶集的话,是很热闹的。虽然不赶集,街道显得很冷清,但小镇上的古朴的小卖铺仍然早早地开门做生意,商品还真是琳琅满目。
带着锈迹的猪肉铺。看上去很古老。↑
斑驳的围墙,长满青苔的石阶和那被风蚀的木质大门,无处不在显示出他的历史。↑
小镇生活
小镇的人们生活注定是很悠闲的。
阳光下洗衣的妇女。↑
偶尔走过马匹,提提踏踏的马蹄声便在小街上回响。↑
随意走过一间老屋,屋里的老伯正吃早饭。热情地邀请我们共进。每次看到这些略显卑微的老人,都会为之感动。在艰难困苦中彰显出生命最原始的意义,浮躁的心绪获得片刻的宁静。透过房顶,一束阳光照射了下来,屋内简单的生活用具也会发出迷人的光环。
小镇上的孩子非常可爱。看我们摄影,一个小姑娘天真地从街上跑过来,我们为她拍照,却又露出胆怯的神情。小镇的居民也好奇地看着我们的到来,在质朴的环境中却也能孕育出天仙般的妹妹!
生活,就这样平淡中度过,人生在如是细碎中点点老去……安祥、宁静写在老人的脸上,启发我等用怎样的心态对待生活。
下面这个阿婆是一个79岁的老人,为了生活,每天不得不到山里去背些柴火来生火做饭。她说她和儿子生活,儿子出门打工了,他们就在小镇上租房居住。生活的沧桑,点点滴滴地记录在她的脸上。然而,她依然很乐观的对待生活。看着她脸上露出的微笑,我忽然有点心酸。
小镇上一段原木,很随意地放在街边供人们休息,一放就是上百年。↑
堆在路边的沉沉的石磨,可还记得小镇的历史?↑
外来的人们,可否打破小镇的宁静?↑
吊脚楼上的一片绿叶,是否是小镇的生机?↑
——————————————————————————————————
526景探社原创出品,转载注明出处!
微信公众号:jingtan526,投稿/合作QQ:845268866。返回搜狐,查看更多